咨询柳话|和压力做朋友
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真的是很大的了,他们面临更多的选择的同时,也要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出现程度不同的压力事件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他们的潜力与韧性,他们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有学生说迎接挑战是一个提升自己压力阈值的过程。但是,毋庸讳言,也有一些学生在面临压力事件的时候,更倾向于回避,觉得自己肯定搞不定,被自己的各种可怕想象困在原地动弹不得。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不同呢?
我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反应模式。一种是挑战反应,在这种反应下,我们的身体感觉是安全的,血管是松弛的,我们的心脏有力的跳动,这种跳动是有意义的,能够为我们的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在情绪方面我们会感觉有一些紧张,但是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很兴奋,热情,有力和自信,会有一种充满了期待的感觉;在行为上我们会关注所拥有的资源,焦点会放在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不是那么害怕不理想的结果,而更看重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另外一种是恐惧反应,在这种反应下,我们的身体启动的是战斗或逃跑反应,会把压力感受为一种威胁,这个时候身体的反应是血管紧缩,身体会产生炎症;在情绪方面我们会感觉到害怕,生气,自我怀疑,羞愧,过分警觉等,我们会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到;在行为上我们会关注和夸大所面临的困难,聚焦于对未来的各种可怕想象中,在这样的想象下,我们在行为上更有可能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反应模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我们的压力观,如果对压力持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当面临压力时更可能启动的是挑战反应。有不少研究表明仅仅是通过30分钟的学习,了解到有关压力的积极观点,在随后的压力情境中身心反应都更倾向于挑战模式。
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点形成更为直观的印象,我想用六幅图片来展现认知模式对我们的影响。
世界是客观的,但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感知,全部都经过了我们的主观加工,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带着思维滤镜看待这个世界。在不同的滤镜下,同样的一条小路所呈现出来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不同的滤镜对于同一张照片呈现给我们的感觉差别如此之大,那我们的思维滤镜,对于我们如何感受与看待这个世界的影响更要深远。
有学生讲,人生就是充满了苦难,所谓幸福的感觉是一种自欺欺人。但我们仔细一想,按照这个逻辑,似乎也可以推出相反的观点,如果说幸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话,那某种程度上痛苦与烦恼是不是也是自欺欺人呢?
不管是在压力还是在我们面对其他事情的时候,思路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改变客观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调整的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再回到我们的如何与压力共处,重要的是我们要允许和承认压力的存在,当我们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觉察自己的身心的状态,是在提示我们所在乎的东西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那么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为自己所在意的东西做点什么。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四句话。第一句,幸福的人生不等于轻松的人生。有研究表明, 生存状态最好的是压力高,并且对压力持有积极观的群体。一定程度的压力意味着我们一直在迎接新挑战,在学习与成长,这是一种非常深层次的内在满足。第二句,最轻松的路或许是最难走的路。在众多的咨询个案中,有一些同学想规避各种麻烦,走捷径,让自己轻松些,但反而造成了后续各种各样的烦恼。第三句,压力代表着新的可能性。我们不断的进行新尝试,拓展了自我的诸多潜力。最后一句话是 “人生是一次冒险的旅行,让我们用有趣的态度走完这一生”。以此和大学生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