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不受外界信息干扰

作者:刘璨编辑:学生工作部(处)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1点击次数:

曾有一位闻名的马戏艺人,名叫肖曼·巴纳姆(P.T. Barnum)。他评价自己的表演受欢迎的秘诀就在于“永久让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有所收获”。他的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因此能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喜欢他的节目。



  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研究,他们请来了一些大学生,让他们看一段笼统且基本上适用于每个人的话,接着让他们推断这段话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段话精确而细致地描述了自己。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话的原文:
  你特别需要他人喜欢并敬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优势的能力未发挥出来,同时也有一些缺点,但是你通常可以克服它们;你和异性交往有点困难,虽然外表上你显得特别从容,实际上内心却焦虑担心;有时你怀疑自己所做的打算或者事情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一点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为自己能够独立思索而自豪,假如他人的建议没有充分的理由,你就不会接受;你觉得在他人面前太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爱交际,而有时却内向、谨慎和沉思;你的一些理想常常不切实际。

  看完这段话,你是否也认为它适合自己呢?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瓶药效良好的万金油罢了。人们特别简单受到来源于外界信息的示意,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所以,人们会认为一种笼统、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精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称之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往往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们经常在各类书籍、杂志和网络上看到星座预估,有的读者常常感觉说得很准。我们先不去探讨这是不是具有科学性,仅设想一下,全部星座加起来一共才12个,而我国人口就有14亿之多,大约平均每个星座的人数都有一亿多,不管预估得多么准,在同一时间内也不可能一亿多人都会出现大致相同的状况。让我们专心看看那些星座预估的描述语言,它们一般都是笼统的,或多或少都让人感觉有些道理。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了预估以后,认为所谓的运势很难令人信服,这些人的受示意性就相对较弱。

要想真实而客观地看待自己,我们就必需摆脱巴纳姆效应的影响。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其次,要长总结,从以往的重大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最终,要能够做到以他人为镜,选取合适的参照对象,以便多方面提升自己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