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陈吕编辑:学生工作部(处)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6点击次数:

心理防御机制, 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 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 解除烦恼, 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 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 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 就是心理健康问题了,这期心理健康手册我们就来聊一聊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 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尽管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但这种运用是继发的,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因中学会的。因此人们所掌握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方式又往往做为人格的一部分而表现出来。

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下面就较有定论的部分做一一介绍。


1. 压抑作用:就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和行动在 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的作用。是心理防御机制最根本的方式。

2. 否定作用: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 丈夫突然意外死

3.退化作用: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阻力弱弱、较安全的境地一儿童时期,无意中恢复儿童期对别人的依赖,而不积极求治 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

4. 幻想作用: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这些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心理上的 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

5. 转移作用:指对某一对象之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6. 合理化作用: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 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在第三者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即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以避免心理上的苦恼。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7. 投射作用:一般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8. 摄入作用: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常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

9.补偿作用:即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 缺陷,以减轻不适感。例如,盲人的触觉、听觉敏锐。又如,一个一向淘气的十岁男孩,由于突然同时失去了母亲和妹妹,他的父亲就把全部爱和希望给予了他,使他感到自己应该懂事了,不能再淘气了,于是一下变为好学生。但是过份的补偿则可导致心理变态。

10. 仿同作用: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作是自己的特占,用以掩护自己的短处。仿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

11. 升华作用:人原有的行动或欲望,如果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受到处罚或产生不良后果,从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如果能将这些行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本人,这便是升华作用。例如,一位具有强烈嫉妒心的人,理智又不允许他表现出嫉妒别人的成就,于是他发奋学习,成绩超过别人。这对于社会和他本人均有积极意义。

12. 幽默作用: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在了解了这些心理防御机制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试着侦察一下自己时时无意中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哪几种,如果它们本身比较原始,或过份地被适用 了,就有意地改变一下,以求身心健康。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