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讨好型人格,接受真实的自我

作者:黄娟编辑:学生工作部(处)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6点击次数: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只顾及他人的感受,反而忽视自己的感受的一种人格,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会使人的精神持续低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平时还会造成一些人际交往的障碍,但是它不属于人格障碍范畴,对外界基本没有危害,只是对自己有着极大的影响。

1.讨好型人格的普遍行为表现

行为1:察言观色,迎合他人

这样人前忍耐恭敬,人后自卑的失落循环,让人一再消耗着自己,就让我们的精神和心智都持续处于亏空状态。

行为2:害怕拒绝,不愿针锋相对

讨好型人格的人,大概起初都想怀着柔软的心胸和保守的态度与人相处,但人际关系本就不是非黑即白,不是真心就能遇真心那么简单。

如果你的温柔善意没了界线约束,如果自己始终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心意,不懂得在自己不乐意时说拒绝,就会让别人一再突破那层界线,让自己在节节后退中,遗失了阵地,让自己心无可依。

行为3:高敏感、低自尊

"高敏感":让我们总是处处留意细节,被细节打败。

我们在细节里窥探他人的态度和情绪,我们又在他人的细小回馈里,去审视引导自我的行为。

"低自尊":让我们一昧委曲求全

其实自己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虚伪讨好,但总觉得顺应了表面的合群,总好过自己一个人的要强独立。


2.讨好型人格的影响?

影响1:伪装成“惯性”,最后根深蒂固难以摆脱

其实人群里适当的讨好行为不是什么过错,偶尔的讨好,反而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自在稳妥。

但是很多的“讨好”是不理性不自爱的,就会在自己持续伪装合群讨好的行为里,渐渐成为自己的自然行为惯性,这时候有意识去改变一些人际关系时,才发现自己想摆脱却没突破的勇气了。

与人相处总是这样的。

我们如果持续伪装一种和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刻意去讨好营造某种和谐关系,到后来相处模式成为了惯性,也难怪大家都难以从中去接受一个人突然的变化。

影响2:恶性循环,消耗自我

人前好脾气,人后自责自哀,我们不仅在刻意讨好合群里消耗了心神,也在自我消极的审视里否定了自己,让自己处于灰色地带中。

影响3:忽略了自我的精进机会

讨好别人,委屈求全,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却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自己,错失了很多前进的机遇。

比如总是不敢拒绝别人,放下了自己手头的正事,而去帮助别人。

讨好是表面,我却觉得我们在其中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最不好的影响在于我们在讨好的惯性中迂回前进,缺少了很多果断"为己"的勇气。

我们能够对别人说"好的","没关系",我们却很少对自己说,"那可不行,我才是最重要的"。

影响4:讨好而来的合群错觉,建立错误的关系模式

· 你是否会为了追求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刻意伪装自己?

· 你是否会挽留一段单方向付出的关系而持续消耗自己?

· 你是否会怕被孤立被偏见而讨好压制情绪?

讨好型人格,一般都来源于心底的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又多源自家庭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原生家庭,有句话说的很好,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此,希望一个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你,能够自信,自立,自强。对自己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在爱别人的同时也要好好的爱护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慢慢接纳那个不太完美的自己,疗愈那个时常矛盾自责的自己。请记住,你很好,你就是你,比起逃避,你更应该学会接纳自己。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