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由效应

作者:编辑:jltech16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26点击次数:

  过度理由效应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 Festinger)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根据认识不协调理论,如果人们一种行为本来有充分的内在理由,如兴趣支持,则人们对于行为与其理由的认知是协调的。但此时如果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如金钱奖励),给人们的行为额外增加“过度”的理由,那么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部理由,而减少或放弃用原有的内在理由。此时人们的行为就从原来的内部控制转向了外部控制,如果外在理由不复存在,如不再提供金钱奖励,则人们的行为就失去了理由,从而倾向于终止这种行为。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德西等人及博吉亚诺等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了它们的存在。这些研究表明,与没有得到报酬的人们相比,得到报酬的人,降低了对原来喜欢的测智难题的兴趣,如果不继续付给报酬,他们倾向于放弃解题的机会,而没有受到报酬这一过度理由影响的人,则一直保持对解题的兴趣。对于儿童,承诺付给报酬也将他们原来喜欢玩的游戏变成了工作。即若不真的付给报酬,他们就不再玩这些游戏。而没有承诺付给报酬的儿童,则继续保持对游戏的兴趣。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