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并不轻松
宁波大学心理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校新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习问题80.1%的新生不知道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50.9%的新生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情况下觉得无事可做,69.4%的新生担心自己会由原来的优等生变为差等生。活生生的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问题还真不少。
【案例】
小刘,19岁,男,大学一年级新生。高中时老师和家长管得严,要求高,小刘自己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心要读重点大学,于是,他刻苦学习,心无旁骛,经过努力顺利考入理想学校。
入学以后,小刘发现大学的学习真是轻松。老师上课才来,下课就走,就算不听讲也没人管,而且作业很少留,哪怕不上课在宿舍睡觉,运气好的话也不会被发现,顿时,他觉得十年寒窗苦读终于煞出了头,便开始了每天玩网游,打篮球的悠哉日子。
转眼期末考试到了,成绩一出来小刘就傻了眼,居然三门课程不及格。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将成绩赶上,但习惯了高中“填鸭式”学习的他一时难以适应大学自主的学习方式,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原因分析:
1.松懈。大学新生在经过了高考的紧张冲刺后,身体和心理都有明显的疲惫现象,再加上有些新生认为高中吃了很多苦,进入大学后就应该尽情放松了,于是产生了“船带码头”的松懈心理。
2.空虚。高中时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大学,一旦上了大学之后,一些学生觉得没有了追求和目标,无所事事,变得松懈懒散,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3.依赖。喝多学生早已习惯了高中时期填鸭式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大多被动,依赖。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大学教育模式下,部分新生仍然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坐等老师指派学习任务,不善于自己计划,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就像是整理一团乱麻。
4.焦虑。大学教育倡导自主,专业,创造,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这回使部分新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另外,大学的学习以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主,老师知道为辅,一些学生无法预期,无法掌握,感到迷茫,不适应。
应对策略:
1.调整期望值,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在大学新生中像小刘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但只要想改变现状,还是有办法的。可以尝试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对自己又一个客观的评价,对自己的期望作一些调整。
2.细化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上大学后,之所以会有一些新生空虚,迷茫,就是因为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妨在对自己充分了解得基础上,对大学生活作一个规划。大学的规划可以分为一周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年的目标,最终的目标等等,使实施过程更容易衡量。比如,一周目标是看完哪几本书,本学期可以使争取拿到奖学金,等等。
3.主动寻求帮助。大学老师和系辅导员对学习方法应该说比较有经验,尤其是具体到每一门课如何学习,任课老师很有发言权。大一新生可以多与老师交流听听老师的建议,或者听听学长们的建议。主动寻求帮助,相信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来源:《心理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