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世界里的禅意
禅宗故事里有一则叫《一指禅》,说的是经常有人向老和尚请教佛法,每当此时,老和尚总会微笑着竖起一根手指,不再言其他。跟着老和尚修行的小沙弥看到了,有一次老和尚不在,有人来问佛法,小沙弥也学着师傅的样子竖起一根手指,但其实他并不知道手指与佛法到底有什么相关。(这个故事还有前文后续,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百度了解)。
这两天在读简海利写的《不寻常的治疗》,内容是关于世界第一的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催眠技术。艾瑞克森,催眠界中神一般的存在,不知为什么,当看到书中写着后辈催眠师纷纷效仿艾瑞克森,但始终不得其要义的时候,我头脑中首先闪现的是这个禅宗小故事,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好像那个小沙弥,只看到师傅举起的一根手指,却不知道这根手指代表什么。其实师傅下一次可能会举起一根树枝、一朵花,或者别的什么能代表1的东西,如果我不参透这个1到底是什么,或许就会永远纠结于为什么这次是树枝而不是手指,为什么下次是花而不是树枝了。
艾瑞克森的世界在其他人看起来是那么没有章法,他把治疗室开在家里,来访者就在客厅里等候,和他的孩子们在一起;他有时会在治疗中卷入的很深,或者会去指导来访者做事,这些看起来那么“危险”的举动却从不会干扰他的治疗,他也从不用担心自己是否能安全的撤出。这又让我想到济公,也是史上一位有名的禅师——道济和尚,他也是同样不受戒律拘束,举止似痴若狂。清规戒律约束的永远是需要被约束的人。
书中提到艾瑞克森的一个案例,说是有个叛逆的小男孩来就诊,母亲让他安静下来,他却拼命的跺脚表示抗议。艾瑞克森说“男子汉跺脚比这力道要大的多,而且要连跺五十次”,男孩听后想要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于是拼命跺脚,最后自己就累的安静下来了,这时艾瑞克森适机的给他认可和鼓励,顺利的把治疗进行了下去。艾瑞克森为什么会用“男子汉”去引导男孩呢?在我看来他其实先看到的是男孩内心中的愿望,叛逆、跺脚、反抗都是想摆脱束缚,自我成长的愿力表达,男子汉恰恰符合了男孩心中的自我期待,一下子找准了切入点。只不过我是在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弯才想到这些,而对艾瑞克森来说,男孩的愿望却是那么显而易见。
对我来说,艾瑞克森指引我的方向是通透人性的智慧的双眼,而不是他的技术。就像老和尚举起一根手指是想告诉人们万法归一,所以手指可以变换为任何东西。艾瑞克森也是同样,他给我们展现的魔术般绚烂的方法,其实都只是当下呈现的最自然最纯粹的那些。
我知道我现在就是那个小沙弥,不过没关系,我举起我的手指说明我有向法的心,我接纳我当下小白的状态,这就是当下的我,最自然最纯粹的我。而且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参透这一根手指的秘密,我期待着那时的我自己。
摘自《瀚文心理早报》